隆德县:赋能乡村振兴 打造美丽家园
隆德县联财镇恒光村山峦裹绿,一幅田园风光。
隆德农村商业银行为脱贫户办理贷款
一处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排排设施温棚整齐排列,一张张笑脸暖意融融……脱贫后的乡亲们加快发展的热情更加高涨,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生态经济等一个个特色产业方兴未艾。固原市隆德县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开展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和定点帮扶,积极培育发展富民产业,推动农民持续增收,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塞上“富春山居图”正逐步变成现实。
党建引领 力量聚起来
走进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的手工醋坊,浓烈的醋香扑面而来。经过煮曲、制曲、煮颗子、发酵、拌曲、淋醋六道工序,手工纯粮酿造的醋便可端上餐桌。李士村党支部书记齐永新告诉记者:“李士村手工酿醋的历史由来已久,如今传统酿醋手艺已经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
李士村充分发挥“能人治村、能人带村”引擎效应,在全村培养致富带头人24名,其中党员致富带头人11名。给49户党员户挂牌,每名党员联系5~10户群众,通过党员联系农户、公开承诺服务,使农村党员由无职变有责、从无为变有为,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能力,架起了服务群众连心桥。全村发展了凤河醋厂、意兴油坊、小杂粮加工等6个集体经济实体。截至2021年底,全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455万元,为农户分红115.5万元,户均3245元。
位于六盘山西麓的杨家店村,是通往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必经之路。“我们打造的红色教育馆自2021年10月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吸引了6000多人参观学习。”杨家店村村主任杜晓英介绍,杨家店村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挖掘红二十五军解放隆德等革命故事,打造红色教育馆、红色文化墙、红色大讲堂等,已开展红色教育活动70余场次,成为重要的党史宣传教育基地。杨家店村按照“党建引领、支部引路、群众参与”的原则,探索出了“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形成了红色教育、菌菇产业、乡村旅游等多种产业形态。2021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带动125名村民就近就业,户均收入达1.5万元。
近年来,隆德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支持经营能力强的村自主经营,鼓励产业相近相同的村联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成立104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设置股份(份额)257.99万股(份),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17万户11.45万人,打造了“凤岭八珍”“朱庄河”“六盘油翁”等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以强带弱、组团发展的方式,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
产业振兴 腰杆硬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隆德县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带动,农民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不敢干、跟着干到主动干、抢着干的转变。
隆德县气候凉爽湿润,十分适宜枸杞芽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吸引了闽商张小林的目光。2020年他投资1000多万元成立了宁夏杞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隆德县投资建厂,种植芽茶枸杞,生产枸杞芽茶、芽菜,带动周边50余名脱贫群众就业增收。在张小林的枸杞苗种植温棚,记者见到了在这里务工的村民闫卫东,他告诉记者,选择就近务工可以兼顾家庭,收入也不比外出打工少,日子过得轻松自在。
在联财镇恒光村,乡间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蔬菜拱棚沐浴在阳光下。返乡创业大学生时金鹏瞄准了这里的发展机遇,流转土地300余亩,投资1.8万余元,成立了隆德县旺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季节性务工人员100余人和20余名移民群众长期就近务工。脱贫户张电明看到其他人种植大棚收入可观,自己也承包了2栋温棚种上了时令蔬菜。他说:“自己承包自己干,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以前怕失败,现在有了村集体兜底支持,我信心满满,干劲十足。”除了承包温棚种植蔬菜之外,张电明还兼任生态护林员,再加上闲暇时间务工,每年的收入超过4万元。
走进隆德县凤岭乡村集体产品展示中心,手工醋、杂粮面粉、窑洞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说起凤岭乡的产业,凤岭乡党委书记王志强神采飞扬。他说,凤岭乡按照“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多元发展、供需关联、互促互补”的工作思路,每个村都培育了特色产业,如齐兴村的肉鸽养殖、于河村的魏氏砖雕、薛岔村的肉牛养殖和核桃加工等,村级集体经济在全乡8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截至2021年底,凤岭乡村级集体经济累计收入1412万元,纯收益240万元,分红130.2万元。
各具特色的产业不断发展,带动当地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又给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动力。村民的生活更加富裕,集体的收入更加殷实。
能人带头 共同富起来
隆德县温堡乡新庄村致富带头人鲍彪虎利用多年务工积累的资金成立了工程公司,从事修路、绿化工程等,走上了致富路。他致富不忘众乡亲,充分利用六盘山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优势,在新庄村修建了占地面积300亩的盘龙山庄,山庄内建有生态餐厅、乡俗宾馆和果蔬采摘、休闲垂钓、景观长廊、林下生态养殖道等休闲农业旅游功能区,在服务游客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每年带动80多名群众长期就业、140多名群众临时就业。
隆德县杨河乡串河村养殖大户摆世虎投资修建了200平方米的标准化圈舍,购进30头肉牛,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和养牛协会,统一养殖标准和销售渠道,带动肉牛养殖节本增效。随着产业的发展,摆世虎成立了宁夏杨河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充分发挥先富带后富的作用,积极带动群众致富。他根据市场发展需要,采取委托担保贷款、统购统销等措施,先后为老弱病残户办理托管代养,为脱贫户养牛贷款提供担保。近几年,在摆世虎的带动和帮助下,串河村已经有100多户村民通过养牛增收致富。
在隆德县有很多像鲍彪虎、摆世虎一样的人,他们肩负责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与“三农”天然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利益关系,带动农民群众在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金融赋能 发展活起来
“国家的贷款政策特别好,不仅办理程序非常简单而且没有利息。”在隆德农村商业银行城郊支行,脱贫户杨婷正在申请办理贷款。记者看到,杨婷只需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和结婚证,在手机客户端进行操作,贷款就可以即时到账,整个流程不到10分钟。杨婷一家4口通过养牛、养鸡和种植玉米1年收入可达15万元,实现了脱贫。杨婷兴奋地告诉记者,她打算用这笔贷款扩大种植和养殖规模,收入还能再提高。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隆德县坚持把贷款支持作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切实解决脱贫群众产业发展的“急愁难盼”。杨婷办理贷款如此便捷,得益于隆德县普惠金融的发展。隆德农村商业银行通过逐村逐户走访,根据农户的家庭成员构成、信用状况、经营情况及财产等情况,对授信额度进行测算,给出授信额度。农户在需要使用贷款时只需通过手机银行自助操作便可办理贷款,可享受随借随还、随用随贷的便利。隆德农村商业银行用2年时间,在全县98个行政村完成整村授信,授信1.34万户、6.2亿元,授信覆盖面达到100%,实现了金融服务100%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
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上,隆德农村商业银行出真招,主动承担起农村产业政策的义务宣传员,将产业政策和信贷业务“送上门”。截至7月末,已投放肉牛养殖、饲草种植贷款6525户、6.53亿元,发放冷凉蔬菜产业贷款873户、8759.78万元,投放“文旅贷”10户、2025万元,为隆德县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裕资金。
在聚力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自治区乡村振兴局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保障到人到户产业发展项目需求,已下达的中央和自治区衔接资金中,用于产业资金占比达60.52%、到人到户项目资金占比达32.59%。已下达9个脱贫县(区)中央和自治区衔接资金33.7亿元、占资金总量的74.7%。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农民不能缺席、乡村不能掉队、农业不能滞后”。隆德县的发展只是全区乡村建设的缩影,放眼展望,一股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塞上乡村乐园的力量正喷涌而出。
责任编辑:李百军